当前位置:

父爱在哪里

来源:红网双清站 作者: 编辑:刘恩权 2019-02-28 14:28:00
—分享—

父爱在哪里

■李尚飞

北宋名臣范仲淹育有四子,长子范纯祐历任监主簿、司竹监,可惜英年早逝;三子范纯礼,历任河南府判官、吏部郎中、礼部尚书等职;四子范纯粹官至户部侍郎;尤其次子范纯仁,不但官至宰相,而且以其平易宽厚、挺拔特立、廉洁勤俭的高尚品德闻名于世。

范仲淹的四个儿子都有着不凡的能力和品格,这与范家家风和范仲淹的教诲密切相关。苏轼曾经给范纯仁写过几句话,说:“我听说您的父亲曾经说:君子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即使是圣人再生,这话也不会改变。”而范纯仁也时常记着这句话,他说:“如果时刻记得先天下之忧而忧,那就不辜负圣人的教导,这就是父亲教诲我的。”当时的人也认为,范家除了早卒的范纯祐外,其他三个儿子,各自得到了他们父亲的一方面的优点:范纯仁得到了父亲的德量,范纯礼得到了父亲的文学,而范纯粹得到了父亲的将略。

范仲淹具体是怎么教育儿子的,虽然史书语焉不详,但从这些记述中完全可以看得出来。哪怕他戎马倥偬、政事缠身,甚至遭遇贬谪、颠沛流离,但还是在用自己的精神、品格、情操、抱负、气度影响儿子。

范纯仁年少的时候,就在他父亲门下的贤士胡瑗、孙复、石介等人那儿学习。当时范仲淹已在朝廷里取得了崇高的地位,但范纯仁没有去做游手好闲的“二世祖”,而是昼夜勤奋地学习。他常常学习到深夜,灯都把帐篷熏得像墨一样黑,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范仲淹年少时读书的影子。作为父亲,给儿子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机会是一方面,而能够把自己的勤学精神、坚毅品格灌输给儿子,则又是另一个方面。

现在人说起古代教育来,往往说是母亲持家,父爱缺失,这是片面的论断。古代以父亲身份出现的教育,往往注重的是潜移默化,言传身教。他们也会对孩子讲道理,但更重要的却是通过自身的立身处世给孩子形成榜样,哪怕像欧阳修的父亲早逝,但他为人的高尚和对职业的忠诚却通过欧阳修的母亲转述给了儿子,使之成为儿子享用不尽的精神财富。他们对子女的爱充满着理性,以及方向的指引、精神的感召、品行的熏陶、人格的养成。若想达成教育好孩子,父亲自身就必须具备相关的素养和道德。不用讲那么多的道理,不用在孩子的教育上事事在乎,做好自己的事情,孩子就自然地受到感染了。

我们今天说的父爱的缺失是存在的,而它的表现形式是作为父亲的男性,对社会、工作、家庭乃至对自己责任的丧失,而当这个人以父亲的形象出现的时候,孩子也没法以他为榜样,他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也无法依靠自身来说服。于是,当今好多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就陷入一个困境:他没办法给孩子确立一个方向,指明一种态度,确定一种原则,涵养一种精神。你不能指望一个人把他没有的东西那么完美、那么优异、那么可敬地赐予后代。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