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散文 | 山歌哟哦下资江

来源:邵阳市双清区融媒体中心 作者:赵大明 双清区渡头桥 编辑:曾玉娟 2023-04-28 16:53:23
—分享—

□ 赵大明

双清区渡头桥镇姚喆村,是由过去的江口村和光辉村两个村合并而成的。当年,我上山下乡的地方就在现在的江口村。

那时,江口村叫江口大队,属邵东县鸡笼公社管辖。全大队基本上靠在邵水河边。

因为是紧靠在邵水河边,所以,人们日常生活就与邵水河的联系格外密切。

那时,生产队运送公粮和肥料以及购买日常生活用品,均是利用木板船从邵水去资江,然后到邵阳城。

邵水逆流九十里。在我们江口大队这个地方,大概已经流至是四十五里的样子。

于是乎,我们去邵阳城就是顺流而下。

记得那年五月份,生产队要把草料送到邵阳市下河线的肉联厂冷库(我们生产队每年要派好些人到那里喂猪得猪肥),队长要我和船工姚满叔等5位同志负责运送。

于是乎,我们这些出差的, 鸡叫三遍的时候从家里出发。大家各自沿着高低不平的田间泥巴路,走向停靠在河边的木船。

草料是先天晚上就装好的。我们只要上船后对木船稍作检查就可以开船了。

我们这艘木板船是专门用作运输的。因此,它的船体相比其他船只要大很多,载重量也大很多。

我们这艘木船而且是已经改造过的机帆船,并且是用柴油做燃料发动的。它既不要用竹竿撑船运动,又不要用木桨划船。

我们这趟行船,一则走的是顺水,二则开的是机帆船。因此,只需一位师傅把稳舵就可以了。

于是,行船走水这项工作当然就归船工姚满叔掌管了。

我们只管坐在船头欣赏两岸迷人的风景。

原来心想这次出差会十分枯燥!五个大老爷们没有相投的爱好,一路上只会是你看着我,我看着你相互傻笑。

可没想到,船离了码头没几分钟,姚满叔就在船尾,一手扶着舵,一边唱起山歌来。

别看姚满叔人长得五大三粗,嗓音那真是不错,高音与何继光有得一拼。

姚满叔坐在船尾悠悠扬扬地唱着:

乡里妹子进城来,

乡里妹子穿鞋,

何不嫁到我城里去,

上穿旗袍下穿鞋。

城里的伢子莫笑我,

我打赤脚好得多。

上山挑得百斤担,

下田捡得水田螺。

一曲唱完,咳嗽几声,接着又来:

春季里,放风筝,

风筝像蝴蝶飞上天,飞下来

飞上天,飞下来,

那个放下,那个放下,

我放风筝去散心呀哎嗨哎嗨哟。

金打铁,银打铁,

打把铁钳送姐姐。

姐姐留我歇,我不歇,

我要回家学打铁。

木船因为有柴油发动,加上顺流而下,不知不觉就到了黄家坝。

那时,邵水河上筑有好几座水坝。从邵东县城出来有檀山铺,封江渡,飞仓坝,黄家坝,云水铺,向家滩。

木船过坝要等候的。

水坝的管理者,要把水坝的池里放满水。让木船驶入,等进池的木船都到位后,开阐放水,让船只与池外河流平行。这样,过坝后的船只又可以继续航行。

我们的船只过了黄家坝,很快就剑指渡头桥。

那时的渡头桥是区公所所在地,是一个比较繁华的集镇。供销社,粮站和农业银行代办站都坐落在这里。同时,还有为数不多的过境客车也在这里上下旅客。

我们因为要赶时间,所以就没有在渡头桥停靠。

我们的船只就好像老农民催促耕牛犁田一样,把邵水往两边分开。一路白浪翻滚,汹涌澎湃。

木船上的姚满叔兴致正浓意犹未尽,丝毫不感觉得疲倦,继续引吭高歌:

高山大岭一树槐,

槐树底下搭戏台,

早来三天有戏看,

迟来三天看戏台。

正月是新年,

坐在灶面前。

公公来扒火,

手捏两块钱。

    ……

姚满叔一路山歌丢出木船,飞向两岸,引得两岸男女老少驻足张望。

船在水上走,歌在天上飞。

不知不觉的,我们的船只越过了云水铺,向家濉,穿过了青龙桥,驶过了高庙潭,圆满地停靠在邵阳市肉联厂的冷库边的河运码头。

于是,这充满诗情画意的邵水飞舟就圆满结束了。

难忘的邵水河一日游也永存我人生的记忆里!

(作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协会员,邵阳市双清区、大祥区作协主席)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