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让我们期待,更加美好的遇见

来源:双清融媒 作者: 编辑:陈雅慧 2021-12-29 22:27:47
—分享—

全国各地作者、读者感言(二)(排名不分先后)

写风读雨十余年,有苦有累也有甜。十载发稿千万篇,讴歌双清功不没。顺应潮流暂别恋,他日兴起跑人前。

——简陈贤(双清区云水中心完小教师)

11.png

听闻《双清》纸质版停办,作为《双清》重点扶持的作者,无比遗憾之余,更对取而代之的双清新媒体矩阵充满期望并祝福:明天会更好!

——孙海涛(湖南新邵县寸石镇人,著名诗人)


作为传统媒体,《双清》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有她的辉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身为双清区政经综合类刊物,却不拘于双清,能以更高的站位、更开阔的视野,办出了高端的品位,成为地区刊物的佼佼者。她的眼光与视角、立意与编排,大气而精美,很有特色,实难忘记。

《双清》情无价,理想恒久远。祝愿双清融媒以崭新的姿态,适应并积极推动新媒体发展,实现自己的华丽转身,成为新媒体领域的佼佼者,为邵阳和双清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新的“媒体力量”!

——邓流沙(省作协会员,现供职深圳)


我一直是《双清》内刊的忠实读者,《双清》内刊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等方面详细记载了双清的发展历程、双清的先进经验和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让我感受很深,也学到了很多,并有幸成为《双清》内刊的一名通讯员,始终保持新闻宣传热情。

双清融媒人一直在用奋斗定义岁月,用拼搏留下印记。祝双清融媒体中心在守正创新方面持续发力,宣传美丽双清!

——赵辉(邵阳市春风种养专业合作社支部书记兼理事长,湖南省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2020年全国百姓学习之星、先进个人)

22.png

主动选择、拥抱新媒体、融入新时代的发展的理念是与时俱进、科学决策的良性表现。在网络资讯发达的时代,部分传统媒介舍弃纸质刊物传播方式,融合新媒体发展,既节约了人力资源,节省了物质资源,又以更便利更迅速的新媒介传播正能量和文化资讯,就是一件便民利民的好事。

——艾华林(《江花》杂志编委,《南湖诗刊》微信公众号执行主编)


作为一名在双清工作了20年的老双清人,从2016年成为双清区政协委员以来,有幸接触了《双清》,一转眼已经6个年头了,双清的发展变化都由《双清》让我们最先知晓。听说《双清》休刊真得很是不舍,就像一位老友行将远行,甚是怀念!但我坚信,双清新媒体一定会为双清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

——李文峰(邵阳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主任,双清区第五届、第六届政协委员,“中国红十字会志愿服务典型”称号和湖南省宣传部“学雷锋标兵”称号获得者)



融合正当时,唯有勇者先。鸿图既已定,唯有干到底!在媒体深度融合的时代,双清新媒体以内容广泛、报道详实、观点中肯为大家所认可。祝福双清融媒人在深度融合的征程上,取得更大的成绩!祝福双清新媒体未来越办越好!

——宁小华(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省报告文学学会会员、省诗词协会会员)


《双清》是我文学路上的初恋,第一次上纸刊就是在《双清》。精美的版面,丰富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我的小小说、诗歌、散文都在《双清》亮过相,以铅字的形式面对过众多读者,我也收获过满满的欣喜。《双清》将以新媒体的方式展现在我们面前,希望她走得更远、走得更久、走得更欢。

——李云娥(数学高级教师,省诗词协会会员,省散文学会会员)

33.png

那年暑假,我来到双清区新闻中心实习,因为《双清》让我近距离触摸到了新闻的写实。双清区新闻中心的每位前辈写的作品字字珠玑,每篇报道都是尽心锤炼的文字,将思想和观点隐藏在客观事实中的绝妙诠释。

光阴似箭,我已毕业且参加工作13年,再回首《双清》感慨万千,这是我从校园步入社会的第一个站点,是我美好青春中最骄傲的一页回忆。感恩《双清》的家人们,感恩遇见!《双清》是一种生命,也有不断进步的无数场轮回,我想她时常都会以无形的或有形的情感倾注在我们的生活中。

——肖智华(武冈市教育基金会出纳)


五年常牵手,一朝难舍离。走过许多的路,看过许多的风景,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双清最真,双清最善,双清最美!

——彭真平(邵阳市作协会员,邵阳县发展改革局干部)



小报纸,大空间。不知不觉中,《双清》伴随我走过了十载春秋。在邵阳这个大舞台上,《双清》炫出了美丽的姿态。新形式,新发展。在各级领导的正确带领下,在各位媒体人的辛勤努力下,我坚信,《双清》定能焕发新姿,重新启航!

——李芳(邵阳市双清区东塔小学高级教师、邵阳市骨干教师、邵阳市优秀教师、湖南好人、湖南省特级教师)


《双清》作为家乡邵阳市双清区委、区政府主办的一份内刊,不仅是宣传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的喉舌,更肩负着培养本地文学爱好者的责任,发掘和团结了一大批文学人才。我作为远在云南的游子,拙作能在《双清》上露脸,我感到十分的荣幸!在这十多年的日子里,每当看到一期充满油墨芬芳的报纸出来,心中总会有种兴奋之情,总会把目光停留在副刊那版上,去欣赏里面的美文。

尽管有一份难舍,但我相信,文学会在新媒体矩阵里得到更大更好地传播与发展!在此,感谢《双清》曾经为远离家乡的游子找到了心灵寄托的港湾,更感谢《双清》各位编辑老师十多年来为各位作者的辛苦付出!

祝愿双清区新媒体矩阵蒸蒸日上,前程似锦!祝愿编辑部的老师们体健笔丰,事业兴旺!

——侯发亮(云南省广南县北宁中学教师,洞口县人)

44.png

《双清》纸质版光荣地完成历史使命,双清融媒乘风破浪而来,讲述“双清好故事”,传递“双清好声音”,以新媒体手段为双清发展赋能。祝双清融媒越办越好,更上一层楼!

——岳芙蓉(湖南省天香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行政总监)


祝愿双清新媒体矩阵为双清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强大的融媒力量!祝福双清蒸蒸日上,越来越好!

——汤慧(湖南好人)


我是《双清》的忠实读者,也是她的忠实粉丝。第一是因为她离我最近,信息最贴近我的生活,最能反映我区近期的工作动态,了解身边发生的最新事物;第二是因为内刊办得风生水起,毫不夸张地说不亚于市级报刊,紧跟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政策性强,可读性强;第三是因为本人喜欢码字,偶尔写点反应工作和生活的文字,投递给《双清》,编辑们通常会跟我反复沟通认真修改,直至丑媳妇面见公婆,为他们的热情付出、无私奉献点赞。

轻轻的她走了,正如她轻轻的来。

《双清》承载了太多的历史与厚重,衷心祝福她以新媒体形式绽放更加夺目的光芒!

——唐恩东(双清区行政审批局干部)


在新年即将来临之即,祝福双清融媒体中心工作人员新年更加得心应手,心想事成!万事胜意!

——岳志勇(《双清》农民通讯员)


祝福双清融媒一飞冲天,再创辉煌!

——黎海英(树德教育)


邵阳,一座令人感动的城市,《双清》伴随我们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成长和荣光。我们感恩城市的包容和信任,感恩《双清》的眷顾和陪伴。因为有您,让我们的每一次投稿,都有回响;因为有您,让我们的每一次创作都充满力量。

邵东散文学会全体会员祝福辛勤耕耘《双清》的媒体人,祝福你们在新媒体事业中再展宏图!

——曾恒(邵东市散文学会会长)


《双清》伴我,已走过15年!

作为双清人,《双清》曾是我的精神寄托、灵魂伴侣!

记得,我的心迹曾在这里坦露过,我的激情曾在这里飞扬过,我的爱心曾在这里表达过……

告别《双清》,有好多的不舍;《双清》转型,有好多的期盼!

——李三全(邵阳市双清区人大常委会三级调研员)


2018年我有幸进了大邵阳诗群,认识了《双清》编辑张雪珊和周志斌老师。跟他们学习写诗,尤其是总编辑张雪珊老师教我在手机上写诗,鼓励我写诗,指导我写诗。于是我终于有一组诗在“双清发布”公众号上发表了。感谢《双清》给广大文学爱好者提供发表作品的平台。

《双清》即将休刊,我与《双清》的缘分还在,与《双清》编辑老师的友谊还在,并且十分珍惜这份缘分和友谊。

——袁胜利(新邵阳县人,文学爱好者)


初见《双清》,刊如其名,双则比目,清则澄澈,之纯,之素,超凡,亲切。每刊一出,听政策强音,解民生之喜,赏书画艺风,阅文心之旅,于手心,是欢喜,是恬淡,是愉悦。《双清》,也曾是前世的乡愁,在那,我聆听她的教诲,悉听她的心声,倾诉心中的梵音——我之爱野性,不下于我之爱善良。

自生俱来对于文字的欢喜,《双清》赐予我无限的淡定与从容,我总是欣欣然走进双清的丛林,寻觅心中的那片清灵宁静之境,期许坦然淡然面对人生的凡此种种,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期许毅然决然握紧生命的星辰大海,一半清醒,一半释然。

而如今,《双清》即将休刊,我等虔诚的前世乡愁之子,竞相奔赴广袤的双清融媒大地,只为永远年轻,只为永远热泪盈眶!

——汪志红(志红打印社)


瑞雪飘飞,新年将至,《双清》可能是最后一次与读者见面。作为一名热衷于报刊的关注者,心里涌动着难言的不舍和激情。

回顾多年来与《双清》的结缘,感谢编辑老师为无名之辈提供施展文学作品平台。他们呕心沥血、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地为作者修改作品使我由衷地感动和敬佩。值此机会,祝双清融媒体中心的同仁志士为双清人民的发展、为国强民安宏伟大计开辟一片新天地。

——谢冬云(邵阳县塘田市镇人,个体从业者)


住在双清,爱在双清,文学圆梦也是《双清》!感谢双清让我幸福快乐生活,感恩《双清》编辑老师们让我文学进步!缘聚“双清”,未来可期!

——陈芙蓉(毛泽东文学院第十五期中青年作家班学员,湖南省作协会员。)


收到《双清》休刊的讯息,心里猛地一紧。对我来说,《双清》不仅仅是一份刊物,更是一位虽不常联系却始终牵挂在心头的知己。《双清》见证了我最初的青涩与欣喜——我第一次在家乡的报纸发表诗作,就是在《双清》。可以说,《双清》既给了我亲近诗歌的勇气,又给了我一个审视自己内心的契机,让我“知止而后有定”。当然,从社会层面来看,《双清》对当今邵阳文艺事业繁荣局面的形成亦做出了不凡的贡献。仅就其坚持了数十期的“邵阳诗人作品展”与“邵阳诗人作品展评”等专栏来看,不仅是邵阳诗歌的一次重要巡展与总结,更是一次团结邵阳诗群的有益尝试,必将在邵阳诗歌发展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此刻的《双清》虽然已经“云带钟声穿树去”,但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双清》必将“月移塔影过江来”。

——唐陈鹏,湖南邵阳人,湖南省作协会员。有诗歌发表于《诗刊》《星星诗刊》《湖南文学》等刊物。


     《双清》停刊,心有不舍,但情缘仍在。我相信,双清融媒乃适应媒体融合之需要而建,必将凭借其强大的宣传阵容,为读者提供一份更加丰富的精神大餐。

       ——熊烨(现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诗歌学会常务理事,武冈市作家协会主席。作品收入《湖南青年诗选》《中国网络诗歌选》《中国年度优秀诗歌(2014卷)》等十余种选集,出版有诗集《悬崖上,一束淡黄的花》,长篇小说《黄埔兄弟》。)


2021年与我们挥手作别之时,听闻《双清》报纸版停办,心中生发出些许惋惜和依恋不舍,甚至于有一丝莫名的伤感。

我与《双清》这份报纸的结缘,记得是2010年初冬的日子,那天我去双清区采访,来到区新闻中心。当时我打听到,我一个久末谋面的朋友调到了这个区委宣传部,他就是张雪珊。一进门,他就认出了我。其实这是我们的第二次见面,记得相识是好多年前在我家乡新宁县委宣传部。他为我让坐为我沏茶,像是亲密的朋友相聚。我说明来意,他放下手中的活计帮我提供新闻线索,联系采访对象。随后,张总又送了我多份他们编的报纸《双清》。

随后,我也向《双清》投了多篇小稿,于是,我与《双清》便成了朋友。记得在《双清》创办200期的时候,我还为她写过祝贺拙文。作为双清精神文明的窗口报,她确实起到了交流信息,传递感情的作用。我与她结识时间不长,想起来还是缘份深厚,感谢相遇,文字亦然,人也亦然。

这些年,因年龄原因我很少外出采访了,但《双清》报纸和双清发布我时有关注。

信息时代的当下,传媒行业所秉持和期冀的,就是从变化中寻找机会,从变革中向上突破,从传统媒体向新媒体转型,或许是一条行之有效的出路。

提笔是情,落墨是暖。报纸虽停,新闻长存。愿双清融媒的朋友们卸下难舍的眷恋,带上媒体人的荣光,奔向更好的未来!

       ——尹建国(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新闻部主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