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往昔今夕

来源:红网双清站 作者:李云娥 编辑:邓淦文 2021-05-21 11:22:31
—分享—

岁月悄悄地把每一页旧时光,认真地收藏,而每一次翻阅,都让人怦然心动,感慨万千。

记得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我正在农村读小学。每天早上关好生产队的牛后,腋窝里夹着两本破书,手里拿着刚出锅子的热红薯,一边大口大口地咬着红薯,一边小跑着往学校赶。从家到学校有两里路,全是黄泥小路,从田野中穿插过去,如果下雨,路上溜溜滑滑,稍不注意就会滑倒,不是摔个嘴啃泥,就是摔个四脚朝天,手上,脸上,衣服上都是泥,课本上也沾了不少泥巴,那样子狼狈极了。我常常打着赤脚,把裤脚扎起来挽得高高的,绕道从菜土边走,从田埂上走。条件好点的家庭,他们的孩子有一双雨靴,穿着雨靴可以防滑。那时我家的条件很差,兄弟姐妹多,收入又少,每天两餐饭都无法保证到口,一个学期一块五毛钱的学费常常拖欠,老师要上门收好几次。每次老师来收学费时,父母满怀歉意,一脸内疚,好话说了一箩筐。可是好话抵不了学费,老师有次下了最后通牒,“你不交学费,校长会扣我的工资,我一个月五块钱的代课费还要养家呢,不可能要我从娘肚子里抱个崽出来,给你垫学费吧,再不交费,就不准进教室。”父母的脸变成了猪肝色,低着头,黑黑的脚趾不停地抓挠着泥地。那样的夜晚,父母床上的吱呀声伴着叹气声,争吵声响到深夜。第二天我在父母的催促中,硬着头皮去上学,像只老鼠一样偷偷溜到座位上,头都不敢抬,直到老师点名要我答问才敢偷偷瞄一眼老师的表情,看到老师的笑容才松了一口气。我暗暗下定决心,下期开学绝不拖欠学费。

从哪里去找学费呢?听大人说,供销社收蓖麻籽,收乌桕籽,收半夏茎,收废铜烂铁,收破布麻袋,我有主意了。 夏天里我冒着酷暑去搜寻蓖麻籽,八月,我在收割完的麦地里挖半夏。冬天,乌桕籽红艳艳的,点燃冬天里的一把火,美得炫目。我猴子一样爬到树上,坐在树杈上,双手拿着竹竿,对着乌桕树用力打去,种子,树叶纷纷扬扬地飘落,在我眼里,那是一分一分的硬币,是我的学费。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存到两块八毛四分钱了。有次神神秘秘数钱时,被姐姐发现,她邀功似的跑到父母那里告密,母亲就把我存的学费以保管的名义“借走”了。

微信截图_20210521135718.png

那时的学校是个老祠堂,大门很高,两边是大青石砌成的门槛,很气派。学校有三个天井,有个大大的礼堂,礼堂中竖着四根木柱子,只是下雨时,礼堂就变成了池塘,雨从屋顶漏下来,凹进去的地方积满了水,我们把捉来的蝌蚪放进去玩。穿靴子的学生就故意去踩水,把水花踩得四溅,然后故意把脚抬得高高的,炫耀他的雨靴,让我羡慕嫉妒恨。

教室墙是土砖砌的,被学生们用棍子凿出洞,用刀子刮脱皮,在上面刻字,还靠在墙上挤油渣,把墙挤得光溜溜的。砖和砖之间出现了缝隙,每到冬天,刺溜溜的风钻进来,把人冻得手脚麻木,铅笔也拿不稳。几个小窗户上,有八条木制的窗棂,没有玻璃,一到冬天,就在上面蒙上白色的油布纸,用图钉按紧,风吹在油纸上面呼呼响,油纸一下子鼓起来,一下子又扑过去,让人油然生出一股寒意,坐在教室里,看黑板上的字也模模糊糊。

微信截图_20210521135708.png

冬天,学生们基本上都带着火箱,还带着棉鞋,棉鞋里垫着一层草。上课时,双脚放到火箱上,偶尔把手放到火箱上烤一下,再哈口气,搓一下就写作业。说是火箱,其实里面没什么火气,里面就是放几铲煮饭烧过后的灰,几个松球,上面盖点灰,条件好的放小块茶枯,火温保得久点。一到下课,我们就嘟着嘴,鼓起腮帮,把快要熄灭的火吹旺点,有的人就提着火箱来回荡秋千,火就会燃起来。等到上课,大家脸上,鼻子上就沾满了灰,你看着我笑,我看着你笑,教室里笑声一片。

微信截图_20210521135737.png

时间飞逝,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黄毛丫头的我选择去家乡支教。阳光透过树叶温柔地照在我身上,微风吹来,树叶的响声滑过耳边,像从前的童谣在轻轻吟唱。从前的黄泥小路不见了,一条宽阔平整的草砂水泥路通向学校。马路上,簇簇笔直挺拔的树木,华盖如伞,浓荫蔽日。马路两边,是无边无垠的田野,那带着破晓露珠的禾苗,在风中一起一伏,泛起青色的波浪。稻田里偶尔钻出几只毛茸茸的小鸭子,飞过一群白鹭,“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好一幅美丽的田野画卷。

微信截图_20210521135729.png

绿树掩映中的高楼是一所学校。从风格独特的大门走进去,漂亮的塑胶跑道两边是林荫大道,中间是标准的篮球场。走进宽敞明亮的教室,现代化的推拉窗,漂亮大气的窗帘,水磨石的地板上能映出人影,讲台不再是以前开了裂缝的木课桌,而是不锈钢的抽拉盒,黑板也不是“木头刷黑”,大屏幕的一体机,功能齐全。教室后面摆着一个大书柜,里面分门别类摆着各种书籍,有些是上级部门发来的,有些是爱心人士捐赠的,有些是学生自发带来的。学校早已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学费全免。学生都在学校食堂吃中餐,每人还有三元钱的生活补助,菜有一荤一素一汤,哪像童年时代的我,一年吃三次肉。

放学了,孩子们背着各种各样的漂亮书包,像一群出笼的小鸟,叽叽喳喳地飞向自己的窝,成了太阳底下最美丽的风景。那些花朵一样绽放在村子里的别墅,那些翠竹环绕的农家小院就是她们的家,我童年时代住过的低矮阴暗的土砖泥坯房已成遥远的记忆。

“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家乡人民在共产党的指引下,走上了幸福之路,家乡变成了美丽的新农村。我和我的父老乡亲,我们一起走在实现中国梦的路上,我们正在圆梦。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