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红尘情歌:人世苍茫觅故园

来源:红网双清站 作者: 编辑:肖婕妤 2020-01-03 08:43:52
—分享—

周志斌

“近乡情怯”。越接近大学校园,心中越是不安,脑中翻来覆去颠簸着这么一个词语。也许冥冥之中,我已把它当成阔别多年的故乡了。

寒风呼啸着从脸边掠过,有几丝直接钻进敞开的衣襟,我不禁打了个寒颤。咬着牙,强忍着寒风的切割与电动自行车的颠簸,向着阔别二十二年的母校行进。

为这次回归,我徘徊了很久。多少次,不听话的脚步在熟悉的路口漂游;多少次,售票厅前缺少一种说走就走的冲动。岁月如歌,我却失去了最初的无畏与激情。我愧于面对那些曾经熟稔的建筑,愧于面对那些熟悉而纯真的面孔,愧于面对年轻时执着而丰盈的梦想。这次,趁机在长沙短暂停留,我终于踏上通向母校的路。

在候家塘归还租借来的电动自行车,终于走进名叫“扫把塘”的熟悉的小巷。记忆中,这条巷子坑坑洼洼,车子行进时像在跳舞。雨后,倘若一不小心走得离车子太近,容易被溅上一身泥水。巷子不宽,两边是挤挤挨挨低矮的店铺。每到周末,室友们最喜结伴到东塘闲逛,当从店铺前狭窄的人行道经过,我们这些“穷学生”常常被小吃店里飘出的各种小吃的香味所吸引。买是不敢奢望的,深深地吸上两口这氤氲着香味的空气,已经很是满足。而眼前的巷子却宽了不少,两边的高楼更是让人难以置信,这确实是我们曾经一次次流连忘返、拥挤喧嚣的那条小巷吗?

迷惑中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前面应该就是母校所在地了。犹记那年高考,因数学失利,就读文科的我居然被文理兼招、名不见经传的“湖南省轻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专业录取了。9月初,就读省委党校研究生班的表哥正好返校,万般无奈的我在他的陪同下,忍受绿皮火车长达七个多小时的拥挤,极不情愿地到“省轻专”报了名。当时觉得一所大学居然挤在一个狭窄的小巷里,就像一位大家闺秀混在一大群“引车卖浆者流”里,实在是不够体面、有辱斯文,因此对将要就读的大学颇有些失望。不过当时觉得正对小巷的校门和图书馆还算气派,时任中科院副院长周光召本家题写的校名,俊朗中不失飘逸,也算是在失望的心里涂上一层亮色。

如果说初次见面只是失望,事隔多年后的重逢恐怕算得上彻底绝望了。在熟悉又陌生的校门处,一座居民小区“钱隆首府”硕大的招牌赫然在目,不禁让我怀疑是否走错了地方。此前只是听说母校于2003年左右并入了长沙理工大学,但从没想过会有如此结局。带着狐疑,我试着向门口的保安打听。原来,此处确实是原“省轻专”所在地,只是在四、五年前被某开发商收购并拆除,取而代之的是一座现代化的住宅小区。没等他说完,我的头“轰”地一声嗡嗡作响,泪水在眼里打转。

世上的深情有千万种,不可否认,我与母校算是日久生情。相生相杀的室友,暗恋的长发女孩,灯火辉煌的图书室,周末校外小巷里人头攒动的录相厅……都是青春岁月里不可磨灭的记忆。走进小区,待我欲将那些似是而非的建筑、假山、树木与记忆一一对应时,才发觉,这世间,最最无情的莫过于时间,它在浑然不觉中,将我的母校,以及与之相关的许多记忆,硬生生地从生命中抠去了。

回想一生庸碌,我得到不少,失去更多。少时离乡,父亲将破旧却承载了许多欢乐的老屋卖于邻居,不久得知邻居将老屋拆除,并在原处修建了新房,每次回乡在他新房前难掩不舍;前年到高中母校寻旧,面对凋零破败即将被拆除的校舍,遥念散落天涯的恩师与昔日同窗,不禁黯然神伤。似乎只要我深爱的,就逃不掉被毁灭的命运;似乎我的人生,只有归途,没有来处;似乎我是天上的一片云,永远,永远,注定找不到归家的路……

走出小巷,徘徊在车水马龙的大街上,父亲打来电话。“外面冷,开完会早点回来……”不喜言语的他并无多话,声音竟有些苍老。“父母在,不远游”我忽然想起先贤的这句训诂。原想会后再多呆一天,寻访几处旧迹,父亲的声音突然让我有些哽咽。是啊,那些活生生地存在着的,远比那些湮没在记忆中的事物更温暖、更让人依恋。家在哪,爱人在哪,父母在哪,心中的故园就在哪。

“世上多少变迁,不改我故园的情;人间多少霜雪,难移我如初情窦……”在回程的高铁上,一首曾经最爱的《故园之恋》,经过长久的沉寂,反反复复,起起落落,在心房激荡。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