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莲荷的故事

来源:红网双清站 作者: 编辑:刘恩权 2019-11-04 11:30:11
—分享—

莲荷的故事

■曾胜程搜集整理

一、周敦颐与莲荷

莲荷村在双清区火车站乡,四面青山环绕,种满花果、名贵苗木,森林覆盖率高,是市郊森林公园和大氧吧。狭长的田堂种满了荷花,一条小溪蜿蜒而过,溪里四季飘满花瓣,香气袭人,人们称之为花溪。

莲荷村因千百年来世世代代种植荷花而得名,这里的人正直善良,有莲荷的君子风范,所以民风淳朴,俨然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大儒周敦颐非常喜欢观赏、种植荷花,到邵阳为官时,兴办州学,整顿吏治,发展经济,做了很多实事、好事,深受邵阳人民敬重与拥戴。周敦颐夏天在繁忙的公务之余,想找一个地方欣赏荷花,放松心情,有人便推荐他到城东十里之外的莲荷村赏荷。一日,周敦颐轻车简从,悄悄来到莲荷,只见这里四周青山环抱,风景秀丽,整个田堂荷叶挤挤挨挨、葱郁碧绿,各种颜色的莲花亭亭玉立,煞是惹人喜爱。他发现莲荷的村民非常勤劳朴实,彬彬有礼,不愧是世代种植荷花的高雅之地。这个夏天,周敦颐多次到莲荷村赏荷,并决定将府署附近、城墙旁的空地开发为池子,引资江河里的水种植荷花。至于荷花种子,就选用莲荷村开得最大、最美、花瓣层数最多的重楼并蒂莲。就这样,邵州城里的爱莲池建好了,荷花从莲荷村引进来了,经过周敦颐的精心嫁接,加上资江、邵水的浇灌,开得更美、更灿烂。同样也触发了周敦颐的灵感和文泉,一挥而就写出了千古名篇《爱莲说》。

就这样,城外莲荷村、城内爱莲池成为千百年来邵阳著名的赏荷基地、文化旅游景点。爱莲池因城市发展扩建和其他原因,被毁掉了,而莲荷依然每年夏天荷花娇艳灿烂,吸引着远近游客。有本邑穷酸文人在莲荷写下这样的诗句:种植莲荷千百年,风光民俗赛桃源。濂溪到此文泉涌,偶得华章传世篇。也算间接点出了周敦颐与莲荷村的渊源。

二、蔡锷在莲荷的故事

樊锥是清末时期邵阳本邑的大儒、维新思想家。他创办了白云书院,蔡锷、岳森等一批青年才俊都是他的得意门生。

樊锥的白云书院一度办在邵阳城东雪压岭(今资江桥头、昭陵西路一带),因为宣传维新思想,遭到顽固势力的排挤、打压,被迫搬到城郊偏僻的莲荷村李家院子。其时,少年蔡锷、岳森等人也跟着樊锥到莲荷村学习、生活。

樊锥、蔡锷等都非常喜欢莲荷村的环境,四面青山环抱,风景秀丽,中间狭长的田堂种满了荷花,简直是世外桃源和人间仙境,这里的山山水水印满了他们的足迹。

蔡锷非常聪明好学,也很调皮活泼,有时喜欢搞点善意的小闹剧调剂紧张的气氛。一日课余,蔡锷正在教室模仿老师樊锥上课时的语气、神态,他惟妙惟肖的模仿表演引得同学们哈哈大笑,连老师樊锥进入教室也没有发现。正在表演的蔡锷忽然发现老师就在自己身边,很不好意思,立即害羞地钻到课桌底下,以掩饰自己的尴尬。樊锥本来非常喜欢蔡锷,不仅免除蔡锷的学费,而且供他吃住,把他当成自己的亲人、晚辈。樊锥乘机调侃、打趣蔡锷,考考他的应对能力,于是出了一个上联:老鼠一头钻入洞。蔡锷立即从课桌底下钻出来,亮了一个大鹏展翅的姿势,随口对出下联:大鹏双翼飞上天。樊锥和同学们都为蔡锷的机智、才华鼓掌叫好。

1897年,新式学校长沙时务学堂面向全省招生,樊锥应邀去受教,15岁的蔡锷与石醉六等去参加考试,都考上了,蔡锷还考了全省第三名的好成绩,成为年龄最小的学生之一。樊锥、蔡锷等人离开了莲荷村、离开了邵阳,开始人生新的起航。后来,他们都干出了名垂青史的大事

近些年,莲荷村的人们还在讲述蔡锷在莲荷的故事,并种上了蔡锷生前非常喜欢的樱花,纪念蔡锷。同时还准备恢复蔡锷读书的白云书院,作为莲荷一个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