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追梦新时代 砥砺新征程

来源:红网双清站 作者: 编辑:刘恩权 2019-03-19 09:24:31
—分享—

???4.jpg

水府庙

红网双清站3月19日讯(记者 刘洗涌刘文伟 张雪珊)“云带钟声穿树去,月移塔影过江来。”双清区位于湘中偏西南,于1997年10月成立,因宝庆名景“双江秋月”坐落其间而得名。总人口31万,总面积139.6平方公里。建区以来,双清人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以“宝古佬”特有的实干加苦干精神,创新引领,开放崛起。

2018年,全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长稳定性增强,质量结构不断优化。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66.9亿元;完成规模工业总产值260亿元,实现增加值66.7亿元;完成区级财政总收入5.91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5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4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达到73.63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856元。全面小康提升幅度位列全省三甲,经济快进跻身全省四强,被评为全省一类县(区)。

随着邵阳市行政中心、市文化艺术中心、邵阳军分区、市中心医院东院、市一中、邵阳报业集团等行政事业单位相继建成迁入和邵阳经开区的加速发展,特别是老工业基地的坚实基础和商贸物流等服务业磅礴腾飞的强劲来势,必将形成园区内外良性互动、协调推进和比翼齐飞的发展格局,双清区的行政优势、人文优势、资源聚集优势将加速凸显。

行进在新时代的发展大道上,区委书记吴劲松掷地有声:“大力实施‘二区一中心’战略,全力建成湘中湘西南新型工业集中区、商贸物流集聚区和全市文化会展中心,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改革开放释放“双清动能”

在改革开放的征途中,该区向全面深化改革要动力,向进一步扩大开放要活力,尽情释放发展动能,致力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和山清水秀的发展环境,实现华丽蝶变,在全市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会、率先实现城乡一体化。

党建引领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基层党建引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创新优化基层治理体系,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跨越式增长,运行质态突破性优化,综合实力稳居邵阳市第一方阵前列。

深化改革注入新动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工作成效明显;工会、共青团、妇联、科协等群团组织改革圆满完成;国税地税征管体制改革、经开区托管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党政机构改革稳步推进;“放管服”改革持续发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最多跑一次”“四办”改革全面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上线运行;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收官扫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营商环境不断优化。制定投资兴业创业发展优惠政策和实施意见,下决心推动了闲置土地处置和超期安置,下重手打击了强揽工程、非法阻工行为;行政审批事项由原来的165项减少为131项,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减税8540万元。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着力推进自主招商、精准招商,组织参加上海沪洽周、广州港洽周、湘品出口博览会、全球邵商大会等节会招商推介活动,加强与碧桂园集团、慕容集团、泰禾集团、大汉集团等中国500强企业的对接,引进开工了香港铜锣湾广场、新世界海洋馆、大润发易购、希尔顿酒店、泰禾影城等大型项目。2018年,全区预计实际利用外资2800万美元,实际到位内资145亿元人民币,外贸进出口4.2亿美元。

实体经济铸就“双清力量”

双清区素有邵阳市“东大门”之称,目前已成为邵阳市“双百”城市建设主阵地、邵阳东部城镇群建设中心区域,是邵阳城市建设中心区、工业发展主园区、商贸物流集中区,工业、商业、外贸总量位居全市第二,三区第一。该区紧扣“兴工强区”战略,以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为抓手,以邵阳经开区创建国家级园区及湘商产业园加快建设为契机,促进产业向园区集中,加快产业转型升级。

中心城区商贸优势持续放大。“个转企、小升规”来势猛,新增限额以上批零住宿餐饮企业10家、规模以上服务业20家,人民广场、友阿、金罗湾、建材城四大核心商圈基本形成。

工业转型升级提速。全区工业技改投资17.95亿元,新增规模工业企业38家,总数达到141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7家,总数达到52家,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达到36.3亿元。维克液压、湘中制药、立得皮革等骨干企业“老树发新芽”,彩虹集团特种玻璃、小米智能电饭煲、讯源电子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投产。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位居全市第一,马德里商标实现零的突破。获评全省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先进县区、全市推新工作二等奖。

重点项目持续发力。60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7.47亿元,怀邵衡铁路、新华南路隧道建成通车,玉新药业甾体激素研发平台建成投产,友阿国际、湘西南大市场二期、金罗湾义乌小商品城建成营业,中心医院东院正式营业。全年共完成征地920亩,征收房屋7.57万平方米,步步高新天地项目50天内完成45户46栋房屋征拆攻坚任务。

农业特色鲜明更加高效。大力实施“百企千社万户”现代农业发展工程,与精深加工、休闲体验、乡村旅游等新兴业态融合,拓展“互联网+订单农业”,双清成为市区重要的“菜篮子”“果盘子”“新花园”。

三大攻坚夯实“双清基石”

该区把打好三大攻坚战当做重大政治任务来完成,为高质量发展夯实基础。

坚守底线防风险。“停、缓、调、撤”重点项目16个,将融资平台撤并整合为2家,收回财政出借资金5246万元,全区综合债务率为29.95%,属全省最低的县区之一。

乘势而上抓脱贫。省反馈指出的7大类35个问题全面整改到位,“学思想、访民情、真帮扶、兴乡村”作风建设主题实践活动扎实有效,所有扶贫村实现驻村工作队、产业帮扶合作社和产业基地全覆盖,金融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电商扶贫、兜底扶贫扎实有效,2018年63名贫困人口如期脱贫,已脱贫户稳定巩固提高。

重拳出击治污染。47家“散小污”企业得到有效治理,190家养殖场退养到位,饮用水水源地得到有效保护,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有效推进,办理中央环保督察和“回头看”、省环保督察交办件75.5件。全区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6%,邵水入河口、资江田江渡两个国省控考核断面水质达到三类以上,工业街水厂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

统筹兼顾提升“双清形象”

该区坚持统筹兼顾,通过全方位的统筹发展,双清人民深深体会到了幸福的获得感。

城市建设提质。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个总目标和总要求,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通过对龙须塘片区“两沟两路”、古塘路等“七横十纵”主次干道路网实行提质改造,进一步拉伸城市骨架,优化城市路网。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城市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稳步提高。推进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实施“四边五年”绿色行动和“三万株树木进城”行动,大力完善公园、绿地等配套服务设施,加强城镇绿化、亮化和美化,抓好小街小巷道路、下水道、路灯等基础设施维修,加快推进城区防洪堤闭合圈建设,城区绿化覆盖率达到35.7%。

乡村更加宜居。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开展示范村、示范院落、示范户创建和评比表彰活动,11个村纳入市级美丽乡村建设,全区被纳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县区。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久久为功办好民生实事。11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其中5件超额完成任务。建档立卡贫困人员医保参保率达100%,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待遇发放率达100%。化解超大班额76个、大班额38个,完成省市定任务的165%。人口和计生工作走在全市前列,继续保持“国优”“省优”称号,年度考核排名全市第一。文化体育事业持续惠民,建成6个村级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成功举办“宝庆群艺汇·双清大舞台”群众文艺演出等文体赛事活动,获得群众广泛好评。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春雷2018”专项整治、“打非治违百日行动”、“强执法防事故”等专项行动,全区安全生产形势持续保持平稳。认真开展食品药品安全风险监测和安全整治行动,食品药品安全形势持续好转。高度重视和防范化解农民工工资问题,为农民工追回工资407万元。严格落实信访维稳责任制,办结中央和省委巡视组信访交办件201件,化解信访积案16起,被评为全市先进单位。所有村(社区)实现法律顾问全覆盖,社区矫正工作进入全市先进行列。社会治安防控能力显著增强,“一村一辅警”“城区快警”确保中心城区1分钟出警、城区3分钟出警、乡村10分钟出警,命案破案率保持100%。扎实推进禁毒人民战争,切实加强禁毒打击、禁毒管控和禁毒宣传。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全区治安环境进一步好转,人民群众安全感明显提升。五井塘社区、十井铺社区、棕树岭社区被评为全省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白马村被评为全省农村幸福社区建设示范单位,肖家排社区获评“全国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称号。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双清区委副书记、区长肖平豪情满怀:“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苦干实干,久久为功,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双清高质量发展,加快‘二区一中心’建设,以优异的发展业绩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