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放好一头牛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7-08-09 15:41:34
—分享—

  ■ 程应峰

  周末,儿子在家,妻子买了一堆零食。我拣了其中一种不咸不甜、淡而无味的面饼吃,这面饼在这一堆零食中最便宜,但我却爱吃。妻子见了,笑着对儿子说:“你老爸是一头牛,吃的是草,挤出的是牛奶和血。”

  听她这么一说,我回应道:“我若是牛,你是什么啊!”儿子的机敏派上用场了,接口道:“老妈自然是放牛的人,把你这头牛放好就是了。”

  这个说法倒挺新鲜,也是一句大实话。妻子没有上班,一直在家充当全职太太的角色。打理一日三餐,处理家庭内务,成了她的日常功课。家务活之余,她也跳跳舞,广场舞、民族舞、交谊舞,什么都会。但她的重心还是放在关注我和儿子的身体和生活上。在她看来,我的身体好了,心情好了,不仅上班有精神,可以少跑医院,还能在业余时间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这样一来,这小家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也会足够幸福。

  幸福缘于心灵,但还是要以物质作铺垫。人类生存都得依赖物质,但物质的获得,快乐的获取,需要付出汗水、辛劳和智慧。这一点,妻子当然明白。所以,对于没有上班的她来说,放好我这头“牛”,就是她心目中天经地义的大事、正事。

  说到放牛,自然而然就想起了小时候放牛的经历。放牛这活儿,看似枯燥,实则也有丰富鲜活的一面。应该说,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节奏中,与大自然亲近,最能体会生命之乐,山野之趣。放牛,有一种童趣天成的情调,那悠扬的牧笛,天籁般的童谣,纯真灵活而愉快的身影,以及那些放牛过程中相伴相随的寂寞、忧愁、欢欣,一不经意就成为岁月深处最可回味的画面。

  挥着牛鞭,将牛儿往山上有茅草的地方撵。远远的看见油绿的茅草,牛儿的步伐也急骤了些。到了目的地,把牛绳挽在牛角上,放手让它觅食去就是了。自个呢,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若是天气炎热,拣个树荫纳凉,听听鸟鸣,看看地上的小蚂蚁、小甲壳虫,别有一番意趣。如果是在只有野草、没有庄稼的平旷的田畴上,牛儿细心地啃着青黄的草皮,四周一片苍茫和寂静,便可以拣一处沙洲躺下,看悠悠的云,蓝蓝的天,那份自在闲适,是只有放过牛的人才能领味的了。

  估摸牛吃得差不多了,嘘一声口哨,牛便慢悠悠的拢来了。对于牛来说,这是一种条件反射。因为有一个时期,我每天牵牛回来的时候,会掐把草拿在手里头,待喂它的时候,嘘一声口哨。时间一长,只要一嘘口哨,牛听到这熟悉的声音,也就自己走过来了。

  放牛时,偶尔会听到一阵歌声。或是“三月里来桃花儿红,杏花儿白……”飘来这样有情调的歌,让人不由自主就要望上一望那个唱歌的,是个什么模样的人;或是“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歌声,令人想到那个只有13岁,就付出了生命的王二小,“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而是因为“把敌人带进我们的埋伏圈”。“他的血染红了蓝的天,他睡在了冰冷的山间,他的脸上含着微笑。”童年时代,这是最能触动心灵的声音和旋律。

  古人作画,爱画“牧牛图”。因为他们心中有个理念:丢失了牛,就是丢失了自我;找回了牛,也就意味着找回了本心。正如刘元庵所写:“牧子骑牛去若飞,免教风雨湿蓑衣;回头笑指桃林外,多少牧牛人未归。”这首诗以牧童与牧牛比喻人生的得失进退,哲思氤氲,鲜活跃然,实在是妙。

  为人做事,具备“放好一头牛”的心态,就是一种圆满。事业也好,爱情也罢,一个有心的人,对待世间万事,人间万情,若能当一头牛好好地去放,最终获得的,一定是由心而生的快乐。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