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平淡之韵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7-07-13 11:27:15
—分享—

  ■ 彭品溪

  生于喧嚣,在人海中寻找人生的真谛,蓦然回首,恍然发现人生之真谛,全在于“平淡”二字。急切地去寻找,倒是与它背道而驰了。

  人的发展无非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青年时期,这是个活力充沛的时期,总是顶着一股蛮劲横冲直撞,最后以遍体鳞伤为代价换得了经验。第二阶段是壮年时期,这个时期人大都凭已有人生经验取得一定成就,在享受这些成就的同时,还想取得更大的成就。第三阶段则是老年时期,这也是人发展的最终阶段。在老年时期,人的头脑可能会没有曾经那么灵活。但随时间的流逝,知识与人生阅历相结合,会渐渐沉淀到一种崭新的世界,狭窄而崎岖的人生顿时宽阔了。人这时才悟到人生真谛,就是淡然。心中淡然,不管尘世如何纷扰,我亦可活出最本真的自己,不再受外界拘束,可谓“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此时人的功利意识淡薄,越来越注重“人”本身的意义。人的心境越发凝实,厚重,因而可做到处变不惊。领悟“平淡”二字,并非生活就索然无味了,而是可以看到更多往昔不能窥探的境界。流水不再是流水,而是千万缕古筝上的琴弦,水声泠泠,是大自然在弹琴……更多美妙的意境,是只可在平淡之心下领会的。

  有人叹早知如此年轻时就应平淡,可少流多少血啊!可平淡也并非易事,若没有青年与壮年的种种经历,也难以悟透平淡。所以说会很少有人青年时就有一颗平淡之心,也很少看见有老人仍有一腔热血。人生是一个过程,从上进、浮躁到淡泊的过程。

  可还记得“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中的苏东坡先生?他早年中进士,入京师,深得皇帝赏识。后皇帝驾崩,王安石掌政,他由于反对新政而被贬黄州,在黄州东坡先生生活艰苦,亲自当农民种地。在此间他渐渐懂得陶潜之道的乐趣,也越发现与陶潜越来相似。他最终在被贬期间领悟到了自己所追求的道应是陶潜、老庄之道。他开始让自己平静,然后去感受自然,试图找出暗含其中之道。他最终悟出平淡的真理,随之升华的,还有藏于诗词中的思想。是平淡的心让他的诗词乃至赋都真正的成熟,《记承天寺夜游》与《赤壁赋》都是有名的代表。从苏轼的一生可以看出那平淡生活是多么重要,他若没有悟得平淡,他可能在整个宋皇朝红极一时,但绝不可能流芳百世。平淡之心升华的不仅是你的思想,还有彰显你思想的一言一行。

  遍地的野花虽不如玫瑰那般瑰丽奔放,但这并不妨碍它们用平淡的态度去诠释生命的绚丽。人亦可如此,再普通的人,也可平淡的心境去探索生命的意义。

  我在梦中曾有这样一段经历:

  黄昏之时,

  残阳余辉穿透天空,在天空泛起金色的涟漪。

  “那是什么?”他指着天空。

  “夕阳。”

  “真的只是夕阳?你的心太浮躁。”

  是啊!我的确太浮躁了,突然,我的心变得无比宁静,仿佛一切都静止了,再看向那天空,余辉却变成了金色的液滴,缓缓落下,又在空气中泛起涟漪,一圈一圈,那节奏,与心跳声出奇的相似。

  “那是什么?”他再次问道。

  “生命的律动。”

  (作者系隆回县第一中学626班学生)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