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邵阳布袋戏:民间艺术的瑰宝

来源: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2-04-23 17:21:52
—分享—

  一个仅二尺见方的布围戏台裡,随着唱戏人打起开场锣鼓,形形色色的木偶人在敲打念唱中先后登场、出将、入相……在中国湖南省邵阳县九公桥镇白竹村燕窝岭,笔者有幸目睹了布袋戏第十八代传人刘永章的精彩表演。

  千百年来,湖南就流传有“衡阳渔鼓祁阳戏,邵阳南路耍把戏”的民间俗语,“邵阳南路耍把戏”指的就是邵阳县布袋戏。唱戏人在布围裡头,两隻手舞着几个木脑壳人,又唱又讲,又笑又骂,还要行来走去,跳上跃下,既要骑马翻跟斗,还要操弄棍棒剑戟,上演全武行,同时还要敲锣打鼓、使钹、吹唢呐,一个人就唱着一台戏。

  莫非他有三头六臂不成?刘永章说:“这就是邵阳布袋戏与台湾等地布袋戏不同之处,他们的一般需要几个人相互协作才能完成,而邵阳布袋戏却是一个艺人一副戏担,不管大戏、小戏,文戏、武戏,生旦净末丑、吹拉弹唱打,全靠一个人的手、脚、口、舌并用,十指灵活调度;而戏种也以武打戏、鬼怪戏、滑稽戏居多,像《封神榜》、《西游记》、《三国演义》等都是观众喜爱的曲目,风格清新、古朴、纯真,自成一派。看过表演的台湾客人无不喜欢,交口称讚‘这才是真正的中国古代文化源源几千年的布袋戏,没想到你们的布袋戏还保留得这么传统、精彩,真是妙极了’!”

  布袋戏自明朝崇祯年间(西元1663年)由一刘姓艺人卖艺至此,400余年来,一直在燕窝岭刘姓艺人中流传,至刘永章已是第十八代。他能熟练地演绎神话传奇和普通百姓的喜怒哀乐。艺人农忙时务农,閒时从艺,集中演出时间是在重阳节后至来年清明节期间。清朝诗人邓大猷在《竹枝词》中是这样描写的:“梨园子弟不知耕,一担傀儡随处行,但过重阳风雨后,村村演戏赛秋成。”

  邵阳布袋戏在1956年曾随中国木偶艺术团出访前苏联、波兰等国家演出,其时艺人刘恒贵(刘永章之叔)表演的《三打白骨精》、《雷万春打虎》受到高度讚扬。几百年来,邵阳布袋戏一直遵循着“传内布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祖训,“文革”中又是破除物件,加之现在的年轻人也没几个愿意学,布袋戏在“文革”后几乎销声匿迹了,2002年,一直致力与拯救民间艺术的邵阳县文化馆馆长覃保来发现有戏担在红白喜事中演出,才千方百计将这一即将消失的艺术恢复。

  而今,传承了两千多年中国民间文化精华的布袋戏在沉寂了四十多年后,又焕发出勃勃生机,不但得到了戏曲界以及文化部的关注,相继在湖南卫视、中央电视台戏曲频道以专题片形式播出,2006年还被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部还专门拨款两千万予以扶持,以保证能让老祖宗流传下来的绝技能代代相传。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