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惠民 富民 乐民——双清区文化发展繁荣之路

来源:邵阳日报 作者: 编辑:赵绍君 2012-05-30 11:31:01
—分享—

              谢青海 曾剑波 姚秋实

 

  走进双清,一股股文化春风顿时扑面而来。

  在这里,你随时随处可沐浴文化惠民的阳光和雨露;

  在这里,你可身临其境感受到文化富民的强劲和福音;

  在这里,你还可以置身文化乐民的舞台上去体验一把原生态的文化魅力。

  一座内陆欠发达城市的文化活力如此迸发让人始料未及,而双清区区委书记李斌一语中的,道破双清文化大发展背后的玄机,“双清文化建设走的是文化惠民、文化富民、文化乐民之路,而这源于对文化强区的高度自觉与自信。”

     文化惠民,让阳光和雨露全民共享

  近年来,双清区倾力打造区、乡(街道)、村(社区)三级公共文化体系,加强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将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纳入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提高群众享受文化服务的层次与水平,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权益。

  文化惠民,从免费开放文化场所做起。今年10月18日,占地4亩,建筑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区文化馆、图书馆免费向公众开放。新建成的“两馆”设施先进、功能完备,打造了全区群众借阅图书和艺术培训的中心场所。而在此之前的两个月,该区政府全额出资租赁了雍翠乒乓球俱乐部,为热爱乒乓球运动的群众提供免费服务。

  文化惠民,从统筹城乡文化发展做起。双清区全面实现了乡(镇)建有文化站,全力建设“农家书屋”工程,对32个建立“农家书屋”的村配送图书、电子音像制品、报刊近万册(种);筹集35万元建成了莲荷村、谢姜村、寒梅村等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个,给5个村(社区)安装了价值10万元的健身器材,给3个街道办事处和12个社区分别配置了36万元、60万元的文化设备;投资20万元为渡头桥镇建立了邵阳市首个农民健身广场。

  文化惠民,从重心下移文化下乡做起。“十一五”期间,该区精心组织开展送文化下乡活动,组织下乡演出200余场次,送电影下乡150余场次,近10万农民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精彩的文艺大餐。同时,该区在节日期间组织全市书法名人开展送对联、送书法活动,指导文化活跃的村、社区开展文艺表演活动。

  文化富民,让软实力助力硬发展

  双清区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优化与提升经济产业结构的一件大事来抓,着力培育好文化产业的增长点,壮大文化服务市场,做大做强文化企业,推进文化强区建设。

  进军文化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该区在发展上引导、在政策上支持、在财力上扶持民间资本进军文化产业,做强文化企业、做旺文化市场、做大文化专业街。目前,该区已形成娱乐、演出、音像、书报刊、艺术培训、收藏品等门类齐全的文化服务交易市场。全区拥有印刷业43家,大型文化场所7处,上规模的网吧、电游厅90家。全区文化服务市场从业人员达4000余人,全年文化产业经营额达6000余万元。

  在这里,全省闻名、全市最大的书籍交易市场——魏源书市客商云集,从业人员达1000余人,书市全年交易额达3000余万元。魏源收藏品交易市场每年举办6次交易会,吸引来自河南、福建、安徽、广西、湖北、湖南等6省市的客户前来交易。

  开发文化旅游,打造独具魅力的文化新城。从水府庙的勾栏瓦肆、红墙黑瓦到双江秋月,从宝庆名景佘湖雪霁、洛阳仙洞、双清胜揽再到“八路军驻湘通讯处”,无处不尽显双清文化底蕴的深厚。

  城区内的双清公园、东塔公园、双龙紫薇园、时代公园,以博大的胸怀迎来送往着一拨拨参观的人们;在资江、邵水沿河风光带,在现代化步行观光桥——步月桥头,市民不分男女老幼,载歌载舞,欢乐开怀;在城市的“后花园”,天然“氧吧”处处皆是,当你漫步在森林覆盖率达80%、正积极申报省级森林公园的莲荷村时,当你在天源现代农业观光示范园休闲、采摘、观光时,当你在长木、东郊渔场垂钓享受“农家乐”时,大自然的清风、雨露、阳光会让你心旷神怡。

  该区重视宗教文化旅游发展,招商引进民资创办全省第二大道教场所——玉清宫,并依托玉清宫所具有的深厚的道教文化和思想艺术,举办了全区首届旅游文化周。2010年,双清区以文化为媒实现旅游收入2.63亿元。双清区还积极向省、市推荐申报“宝庆竹刻”、“宝庆面塑”、“宝庆渔鼓”、“渡头桥山歌”等12个有一定保护和传承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06年列入国家首批非物质遗产项目的“宝庆竹刻”,成为邵阳市的一张文化名片。

  文化乐民,让幸福之花常开群众心间

  该区文化活动事项优先研究、文化活动经费优先拨付、文化活动时间优先保证,从而在全区上下形成重文化、重活动的良好风气。

  政府搭平台,群众唱大戏。全区开展各类城乡群众文化体育活动200多场次,参与人数10万多人次。由区委区政府组织举办的一年一度的新春文艺晚会、乒乓球赛、书法诗词笔会、社区文艺调演、节庆文体活动等已经形成长效的活动机制。

  全区各级各单位因地制宜,开展各具特色的文化活动。在农村,6个乡镇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体育活动。“全国亿万农民健身先进乡镇”城东乡开展的农民运动会,踩高跷、背南瓜等比赛项目乐趣无穷。在城区,6个街道办事处开展文化活动更是丰富多彩,如火如荼。40多所中小学校每年都组织举办不同形式的演讲演出、体育活动。今年10月举办的全区第四届中小学生田径运动会,让学生在活动开展中得到锻炼与提高。

  “处处是舞台,天天有活动,周周有演出”,这是双清人用来形容浓烈文化氛围的一句话。在这里,群众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兴盛。每到清晨和傍晚时分,在城市的街头巷尾,公共绿地,公园、广场,人们择地为舞台,翩翩起舞,舞起木兰剑,打起太极拳、放起大风筝;在农村的集镇、村部与院落,跳起健身操、健美舞的人们脸上开着幸福的花,吹、拉、弹、唱的老人和小伙子们仿佛在弹奏他们幸福甜蜜的生活。

  青少年活动中心与乡村少年宫是该区寓教于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平台。2009年,该区建立了市区首家青少年校外活动中心,配备了现代化的教学设备,精心设计开发与学校教育教学相结合的素质教育项目,开辟了涉及文化、艺术、科技、体育、人文等丰富多彩的公益性活动。2011年该区争取国家专项投资25万元,在华竹学校建设“乡村少年宫”,即将面向社会免费开放。

  民间文艺团体的发展,是双清区文化繁荣的一大特色。全区拥有民间文艺团体50多个,其中以成立于2007年的“俏夕阳”健身队影响最大,该团队由近200名退休干部、职工组成,多次应邀参加市、区节庆活动、文艺演出。

  影剧文化在双清区发展势头迅猛。几年间,全区拥有3家高档影剧院,形成完整的影视文娱产业链条。其中投资1500万元的九洲影城是邵阳市第一家3D豪华剧院,目前可容纳700人,影剧院的兴起,为群众提供了一个享受视听盛宴的场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潮流,正在双清区城乡大地涌动。而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迎来了深化文化改革的又一个春天,文化将载着双清人民的梦想走向更加幸福的生活。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返回双清新闻网首页